電信運營商重組、3G牌照發放以及三網融合將運營商帶入了戰略轉型之路,即基礎網絡向寬帶網絡發展、通信業務向多元化發展以及決策系統向信息化發展,全面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式,以業務融合為方向,以移動、寬帶業務為核心,以保有存量客戶為前提下,加快重點轉型業務發展。
運營商戰略轉型的基礎在于網絡轉型,而網絡轉型的重點是底層承載網的轉型,提前調整承載網建設策略,搶先部署全業務環境下的承載網,對于戰略轉型,有著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是轉型的“助推器”。
相對于骨干承載網,城域承載網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技術領域,在該領域存在多元化的技術手段與演進路線,在由基于TDM的窄帶業務向基于IP的寬帶業務轉型趨勢的推動下,運營商需要更充足的帶寬資源、更彈性的承載方式、更融合的解決方案來支撐IP類業務和數據、固定、移動全業務,因此在此領域運營商也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城域承載網面臨三大挑戰
城域承載網是一個分層的、融合的網絡架構,提供面向客戶和業務的端到端承載能力,3G、固網話音、寬帶、增值、IPTV、托管、綜合信息類等多業務開展,將帶給城域承載網三個層面的挑戰。
首先,必須面對海量數據吞吐量。統計數據表明,2009年二季度,全球移動數據帶寬的使用量增長了近30%,其中亞洲增幅達36%。這也意味著急速增加的承載帶寬增加了機房及站點、能耗等運營成本。因此運營商必須確保每單位的數據吞吐量最低的構建和運行成本,優化網絡,降低總體擁有成本。
其次,業務的IP化必將推動網絡主導業務類型的轉變。網絡的IP化能夠令運營商經營成本降低,并有效提升服務質量及收益,已成為全業務寬帶運營的基礎。對于運營商來說,3G和全業務的發展,應承載先行。
最后,對現有網絡的繼承性。重組后的三大運營商均具備龐大和完善的承載網絡資源,在2G和3G初期以語音業務為主,兼有少量數據業務的網絡發展時期,應充分利用既有承載資源,實施網絡快速部署,結合業務發展進程,穩健、有針對性地分步規劃和實施承載網轉型。
三種演進路線
在全業務運營環境下,隨著業務需求向著寬帶化、多樣化、IP化及融合等方向演進和發展,城域承載網主要有三種演進路線。
其一,城域承載網建立兩個平面,一個平面采用IP/MPLS城域網承載公眾上網等一般服務質量要求的業務,在匯聚及接入層面采用PON/DSL/CE技術;一個平面采用PTN/MSTP承載2G/3G移動業務和大客戶VPN等高等級業務。即保持現有分離的網絡和網絡技術進行業務承載,在保護現網投資的基礎上進行網絡擴容升級,滿足業務發展的需求。
其二,采用IP/MPLS技術新建統一的城域核心層,接入和匯聚層分平面建設,一個平面用于承載公眾上網等一般服務質量要求的業務,一個用于承載2G/3G移動業務和大客戶VPN等高等級業務。在城域核心層,同一個平臺上既可以處理端到端的IP/MPLS業務,也可以同時處理傳統的CBR業務。在匯聚及接入層面,采用PON/DSL/CE技術完成公眾業務的接入,采用PTN/MSTP完成移動業務和大客戶業務的接入。
其三,采用IP/MPLS城域網取代城域傳送網,實現所有業務的統一承載。
在承載網轉型中,不僅需要考慮新技術的引入,同時也要考慮到對現有網絡的繼承性,因此須結合現有網絡的承載能力及業務的發展趨勢。
如運營商具備龐大和完善的MSTP網絡資源,在2G和3G初期以語音業務為主,兼有少量數據業務的網絡發展時期,采用演進路線一,保護現有網絡的投資。如現網承載網能力不能滿足要求,且現基于原有IP城域網的單邊緣、統一核心的綜合承載架構已無法滿足全業務發展的需求,尤其是業務控制邊緣的瓶頸逐漸顯現可采用演進路線二或三。考慮在城域網內建設相對于原有城域網的第二平面,結合業務對網絡的要求、業務的價值、承載網絡之間的銜接等方面進行業務分攤。
如何建設扁平化的“第二平面”
第二平面的建設方案根據現有城域IP承載網能力及業務承載情況,如負載較重且后期業務量較大,可以采用新建獨立的城域網平面,包括由SR和核心路由器構成的新的城域骨干及電信級以太網的城域匯聚,設立物理獨立的AS域。相當于與原有城域骨干網完全物理獨立的第二張網絡,實現業務的端到端統一策略部署,網絡保障能力,定位和結構更清晰,但建網成本較高。如核心層負載較輕且后期業務量較小,可以利舊原有城域骨干網核心,新建二層寬帶匯聚平面及業務控制邊緣,可以減少成本。
網絡流量持續高速增長推動城域承載網扁平化趨勢,第二平面建設時要繼續推進網絡的扁平化,城域網扁平化帶來的直接結果是IP城域網的拓撲更加復雜,連接方向更多,光纖直連的難度更大,但是同時物理拓撲(光纖光纜)沒有明顯變化,因此同一個物理連接上對應的平均邏輯連接數更多,同時需要支持GE、10GE等各種速率的以太網接口。
作 者: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通信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張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