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All-IP化的進程,PTN網絡以其類MSTP的特性逐漸成為RAN網絡承載的優選載體。
而業務量的迅猛增加以及用戶體驗對業務流暢的標準逐漸提升,則對PTN網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TN保護技術無疑是近幾年業界對PTN高可靠性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不久前結束的東莞移動PTN環網試驗局中,華為采用了最新的高可靠、易部署的PTN全環保護技術。該技術具備業務零耦合、SDH-like、強化的故障定位等特點,突破了原有線性APS技術多點保護的失效風險,首次實現了業務層與環層的分離,實現了全網業務的平滑遷移。由此可見,從APS到PTN環網保護技術(以下簡稱環網保護)的切換也勢必成為趨勢。
由點到面的思考
在欣喜于新技術的同時,我們也冷靜地看到,由于業務情況不同,PTN網絡規模、架構、站點情況、節點流量和配置等信息相差極大;同時,千變萬化的遷移場景下,使數以萬計的業務平滑、安全地過渡到采用環網保護的PTN網絡,是一門高度精密的流程學,也是一門運籌帷幄的管理學。由于需全網部署,環網保護涉及到整網的架構、資源、容量、業務調整、割接保障等多個方面。
環境復雜度影響PTN環網成功第一步
從網絡架構來看,PTN環網保護以物理成環為基礎。理想狀態下,有的區域可以做到核心成環、匯聚成環、接入成環,有的區域卻只能做到部分成環,還有一些站點則根本不符合成環的條件。環境條件直接實現高可靠的PTN環網保護文/郭凱 孫濤隨決定了成環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成環率的高低。同理,網絡規模、設備類型和配置、站點類型和情況、網絡用戶情況、網絡性能等同樣制約著PTN環網保護方案成功與否。
從業務角度來看,業務路徑與現網的流量緊耦合。例如,在環網設計初期必須關注,當發生倒換時,進入環網的流量由于業務路徑變化與疊加而成倍增長,此時,環網鏈路承載能力是否能夠滿足倒換要求?
平滑的業務遷移依賴于完善的流程指導
業務遷移的場景也因現網情況不盡相同。從APS分布不均的現狀來看,業務遷移就有兩種情況:APS保護倒換與裸業務倒換。而更大的難度在于遷移過程的不確定性。以APS保護倒換為例,最理想的情況下,遷移分為兩步:綁定業務路徑到環網,并將業務從APS工作路徑倒換到備用路徑;再將業務從APS備用路徑倒換到全網保護路徑上。
看似簡單的兩步,卻需要確認多個問題:APS工作路徑和保護路徑是否可用?割接業務順序是否有先后?每次倒換后,綁定到業務之后的路徑是否可用?
是否確定所有的業務均已遷移到了新網絡上?遷移過程中業務是否有中斷?環境是否正在發生變化?……尤其對于現網來說,PTN設備成千上萬,如此重復的復雜動作,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何做到業務的快速、準確部署,更是現實中的疑難問題。
精密服務護航
由上文可見,網絡的復雜度及部署過程中對現網各個層面的改動,有可能導致業務的中斷,造成的損失也將是無法估量的。因此,需要有一套端到端的評估、設計、實施、驗證等流程的支撐,保障環網在部署前合理規劃、部署中平滑遷移、部署后長期運營,同時在交付過程中做到業務割接保障,安全、高效過渡到環網保護。
精密規劃,精細設計周密的行動源于精細的設計。而在設計之前,必定要對相關信息進行了解和分析。對于PTN環網而言,首先要從各個維度了解網絡情況,確定網絡是否滿足部署環網的條件, 發現和規避現網問題,并由此設計出符合現網特征的環網優化方案,從而將實施過程中對現網的影響減小到最低。
評估過程:現網評估的過程可按照物理設備—網絡架構—業務層的維度進行評估,包括架構評估、設備資源評估、業務評估及保護策略評估四部分,可快速定位現網存在的問題,識別改造關鍵點,為后續的設計方案提供數據準備與支撐。
架構評估——識別不完善的組網信息以及改造關鍵點,整理全網拓撲及環網要求的組網架構;設備資源評估——收集整理不滿足環網部署要求的配套版本、環網可利用的資源(槽位、處理板、AIE單板)和帶寬占用率等信息;業務評估——了解業務的實際路徑,綜合評估業務安全性;保護策略評估——發現需要進行整改的業務和需要調整的保護策略。
方案設計:詳實的評估讓精細化的設計成為可能。經過多年的交付積累,并結合在東莞、青島等環網保護局點的實際部署經驗,華為將設計細分為組網方案設計、業務調整方案設計、環網保護方案設計、升級割接方案設計四個部分。
組網方案設計——針對不同的組網問題,定制合理的網絡改造方案。以相切環為例,因為存在工作路徑和保護路徑交叉的安全隱患,在設計中需重點關注雙節點改造為相交環。
環網保護方案設計——根據組網、業務及保護策略和成環要求給出環網部署的具體方案。
業務調整方案設計——基于資源評估和業務及保護策略評估提出的優化方案。包括對資源配備的整合設計,業務上環調整,以及帶寬資源優化調整。
升級割接方案設計——制定合理的升級策略以及業務割接的方案。由于現有APS保護業務割接的需要,在方案設計時應優先考慮割接流程的周密。
E2E快速部署,業務平滑遷移實施環網保護最大的難題莫過于龐大的網絡規模和相對低下的人工效率。為此,華為開發了TCAT(TrailCutting Automatic Tool)工具,通過網管U2000實現批量部署和割接,將人工不可能實現的大網割接效率提升到了分鐘級。部署過程一般選擇在業務量較少的時間段進行,業務影響時間能夠嚴格控制在50ms以內。
同時,在實際環網保護方案中,要做到業務的平滑遷移,則需要依靠明確的交付流程和豐富的經驗指導,將可能發生的割接風險規避在前期。
固化流程,長期運維
環網保護上線后,對于降低故障發生率,無疑是重要的利器。但同時降低日常運維中由于新特性帶來的運維成本,是必須考慮的問題。華為環網保護方案,可通過專業的方法,如例行化的工具巡檢,對環網保護在現網中的運行情況進行周期性的檢查與維護,做到盡早發現問題,降低網絡潛在風險。同時,將優秀運維經驗及時固化到流程中,使現網維護人員的技術能力快速達標。
由此可見,P TN環網保護方案讓網絡更具可靠性,不僅因為其增強的保護特性,還包含其本身行之有效的實施流程,端到端保證了網絡及業務遷移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也讓環網保護具備了長期的維護能力,為網絡及業務提供了更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