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稱我們即將步入5G網絡時代,三大運營商已經開始布局自己的5G網絡建設,以及華為、高通等芯片和通信企業,也在增加5G終端產品的研發實力。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5G是否會優于4G,目前還不清楚,但是在升級網絡速度之后,5G將增加用戶的流量消耗。2G網絡時30M流量足夠一個月,4G網絡每分鐘需要幾十或幾百兆字節的流量。一個月幾個G都不夠用,甚至不敢用。如果流量資費仍然很高,勢必成為5G推廣的主要障礙,也會導致我國5G通信落后于其他國家。
對于流量資費過高的問題,工信部早已采取了多項措施,為了每個用戶都能享受“提速降費”,工信部對三大運營商的監管也在不斷加強。早在去年,在工信部的明確要求下,運營商取消了用戶的長途費和漫游費,沒有了昂貴的長途費,電話的費用比以前便宜多了。之后,工信部今年督促三家運營商繼續提高提速率,并要求在年底前手機流量資費必須繼續減少30%,同時,三家運營商必須在7月1日前完全取消流量漫游費。
工信部"提速降費"的目的是使百姓們受益,并由此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這個決策是好的,但即使在工信部的強烈要求下,運營商也總是不配合,在實施"提速降費"過程中總能以各種理由推脫。只做表面文章,沒有完全落實。我們不得不佩服運營商的對策和套路,“省流”和“省時閑流”似乎是非常劃算的,但這實際上是運營商陽奉陰違的策略。隨著5G越來越接近我們,高流量收費已經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惡性腫瘤。運營商不配合的種種行為,工信部終于看不下去,強烈要求運營商必須真正實施"提速降費",并要求在規定期限內完成。
為了博取眼球和吸引用戶,三家運營商推出了不同資費版本的無限流量包。但相信大家都知道,雖然名稱是“無限流量”,但其中有各種限制,上限為40G。一旦使用流量達到當月極限,速度將受到限制甚至停網。然而,為了最大程度地向公眾提供利潤,政府也在試著通過開放模式加快"提速降費"的發展力度。尤其是在混合改革之后,騰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參與了通信市場,誕生了越來越多的低資費,用戶體驗更好的互聯網套餐,并進一步加快了"提速降費"的步伐。
相信在5G正式投入商用后,手機話費也將進一步下降。在工信部堅決的態度下,運營商也很難找到理由推諉了。雖然目前的流量資費仍不理想,但至少都在積極的發展面上,我們不必過于焦慮,畢竟在"提速降費"的過程中,會涉及到運營成本和資源整合等因素,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
對于提速降費,取消流量漫游費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你認為把流量降到什么標準最合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