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原郵電部設計院建院以來的歷程為主線,介紹我國通信電源直流供電方式的變遷和新一代電源設備的應用,以及交流供電的重要性。
1999年是我國建國50周年,50年來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我國通信電源專業也不例外,它從起步到成長和發展,從低水平向國際先進水平接近,在通信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原郵電部設計院建院以來的歷程為主,結合全國實際,回顧通信電源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
一、起步階段
建院伊始,各級領導就十分重視通信電源專業的發展,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專門的技術人員。建院后院領導充分發揮這批人員的作用,安排他們在各專業處擔負著供電系統的研究、電源設備的研制、工程設計任務,并編制了不少通信電源工程的標準化、定型化設計資料和專用電源的技術資料,從而使院通信電源新產品研究設計及安裝設計成為一項重點的專業技術,在全國負有盛名。在80年代~90年代院通信電源專業技術水平又有了較大提高,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贏得了部局領導的認可和好評。
作為數十年來一直從事通信電源專業的技術人員和其他同志一起親身經歷了電源專業的科學實驗和工程建設實踐,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回顧往昔,心情激動。
建國初期,我國通信電源專業一無設計資料可供參考,二無國產定型設備可以使用。因此當時對業務技術學習非常重視,規定每周半天業務學習制度,并利用每年總結機會,進行專業技術交流和業務總結,積累了一批原始設計資料,擬定了有關設計規定,為后來編寫市話和長途通信電源設計資料匯編、通信電源設計規范和工程設計手冊奠定了基礎。
為了解決電源設備國產化,建院初期,電源技術人員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精神,與工廠相結合開發了以國產大功率電動發電機組為主的成套電源設備。在引進原民主德國FGD系列和前蘇聯BCC-51系列自動化硒整流器后,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在鄧聽聰同志的主持下,以仿蘇BCC-51整流器為基礎,與工廠共同研制成功國產XZL系列自動化硒整流器。該整流器首先安裝在京漢廣60路對稱電纜載波工程全線有人站中,并于1964年投產使用。
自動化硒整流器研制成功標志著我國通信電源國產設備躍進到一個新的水平,開始用硒整流器裝備通信局(站)并替換原有電動發電機組。武漢通信電源廠在生產硒整流器的基礎上努力改革創新,使產品不斷升級提高,研制了自動化硅和可控硅整流器。由于設計科研、生產、使用維護三結合,到80年代我國工程中采用了一套性能已趨于完善,系列齊全,擴容方便的整流配電設備。此外,原郵電部設計院和淄博、重慶蓄電池廠開發的各種容量防酸式蓄電池逐步替換了開口式蓄電池。防酸式蓄電池和可控硅整流器為主的整流配電設備成為新一代的產品。
二、直流供電方式的變革和新一代電源設備的應用
我國直流供電,從50年代起就采用全浮充供電制度,屬于窄電壓范圍的供電,蓄電池的充電則需要離線用高電壓恒流充電。自80年代初引進數字程控交換機后,可以采用寬電壓供電,故蓄電池充電方式改變為低電壓恒壓充電。經院專門小組的研究和試驗,提出一套低電壓恒壓充電的辦法,在全國得到推廣,同時對防酸蓄電池的初充電也提出相應措施。克服了過去充電時污染環境和多耗電能等的缺點。
實現了低電壓恒壓充電后,允許蓄電池組與通信設備負載的在線充電,對供電系統實現操作自動化和簡化維護工作均帶來很大方便。
90年代初我國開始采用新一代的高頻開關整流器和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并開始研究和試驗通信電源的監控系統,組成第二代新的直流供電系統和電源設備。在備用交流電源方面,采用自動化水平較高的柴油發電機組或無人值守自動化柴油發電機組,使電源技術和設備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由于電源集中監控技術的應用,使我國微波和光纜長途干線電路上實現一批無人值守站,在其他局(站)內也開始實現少人值守或無人值守機房,這對減少維護人員,提高勞動效率和降低運行費用起著重要作用。
90年代是我國通信電源進入更新換代的時期,在高頻開關整流器生產方面,經過近十年努力,我國民族工業取得了可喜成果。武漢洲際通信電源集團公司、華為、中興等一批高頻開關電源生產企業,已能規模生產各種系列產品,為通信電源發展作出了貢獻。
隨著光通信的發展,我國建設了西蘭烏、蘭西拉等長途光纜干線工程,在干線工程無人站中采用了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設備。試點實踐證明,太陽電池供電可靠、電壓穩定,是比較理想的節能、無污染的新能源,目前正在推廣使用。在當地有市電可利用的局(站),可采用以太陽電池為主、市電力輔的混合供電系統。現國內工廠已能生產適用于無人站要求的混合供電成套設備,在工程中已推廣使用。
近年來,市話光纜接入網工程中對光網絡單元(ONU)的供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電源設備要滿足無人值守要求,高頻開關整流器必須可靠,應具有集中監控的通信接口,以便從有人站對電源設備進行集中監控管理,其次由于ONU設備一般裝在遠離局端的民用建筑內,現場環境復雜而惡劣,室溫高,因而要求蓄電池具有能耐高溫和低溫,充放電循環高的性能。
三、現代通信電源強調交流供電的重要性
長期以來通信電源系統是以直流供電為中心考慮的,市電停電后由蓄電池放電,保持通信設備的正常運行。但是引入數字程控交換機等現代化設備后,需要空調設備連續運行以滿足機房環境的溫濕度要求,必須確保其交流供電的連續性,一旦市電停電應迅速啟動備用發電機供電。所以現代通信電源系統考慮的基點應從傳統的以直流供電力中心轉變到保證交流電的連續供電,十分重視市電和自備發電機組的可用性,保證交流電的連續供電。
為了加強自備發電機供電的可靠性,我國除使用傳統的柴油發電機組外,開始試用了新型的航空燃氣輪機發電機組。這種不需要水冷系統的新型機組比同功率柴油發電機組具有可靠性高、重量輕、維護工作簡便、大修方便和使用壽命長等顯著優點,選用集裝箱結構,噪聲只有85dB(A),可以露天安放或裝在機樓頂上,不需要建機房,也可以裝在機樓內。這種機組還可以裝在汽車上組成車載移動電站,作為一個城市的備用電站。
燃氣輪機采用高強度耐高溫合金材料制造,由計算機控制,故成本較高,另外耗油量較大,適宜大型或超大型電信局使用,或作為大型移動電站使用。 ——由原郵電部和航空工業總公司批準,并由原郵電部設計院、廣東省郵電管理局和哈爾濱航空發動機廠聯合研制生產的1600kW燃氣輪發電機組已于1998年9月安裝在廣州市電信局客村機樓原有油機房內,機組一次通過了信息產業部和航空工業總公司聯合進行的鑒定,已投入正式運行半年多,運行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