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物聯網以強勁的勢頭進入大眾的視野,經過2年的發展,物聯網從業者已經開始逐漸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這個新生的行業。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認為,物聯網概念的出現,并不是炒概念,而是生活中的應用需要逐漸凝練出物聯網的概念。
劉海濤認為我國物聯網行業起步不晚,而且占領了制高點,“整個信息技術發展是三次浪潮,一次是計算機,一次是通信技術網絡化,第三次是物聯網。在物聯網整個階段,好在我們起了大早,目前還沒有趕個晚集。”在劉海濤看來,我國物聯網行業如何從制高點到站穩制高點,從制高點如何到高地,這個路還很長。
“物聯網現在是局部點的應用,如何發展成全球的平臺、全國的平臺、全省的平臺,需要推動物聯網的基礎設施。物聯網的各行各業、各個方面都在應用,其規模產業化的空間很大,但是被這些應用場景分成一個一個小塊塊,在每個小塊里都不足以做成規模產業化”。在劉海濤看來,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鏈發展格局呈現不平衡狀態,主導者空位,合作需跨越多行業門檻,成長空間不同等現實問題,而這些均是制約物聯網發展的瓶頸。
目前,物聯網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產業已納入到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劉海濤認為,當下對整個物聯網發展來說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劉海濤認為整個國家在積極推進物聯網,但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人員都在從自己的行業詮釋著物聯網,推動著物聯網,這樣對物聯網必然帶有一些偏激偏見。
劉海濤表示,在不遠的未來,物聯網能夠迎接大體系、大平臺的到來,而大體系、大平臺一旦到來就更需要國家,需要不同行業的用戶和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需要產業界、金金融界的共同努力,在政府頂層架構設計上統一從而推動物聯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