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的侯為貴每年仍有接近1/3的時間在海外,他很清楚躋身第一集團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在歐美高端市場取得突破。
中興之所以并沒有受到歐洲經濟衰退的影響,在侯為貴看來這仍要歸功于中興一貫的反周期策略:“嚴峻的外部經濟形勢促使歐美運營商資本開支更加謹慎,更加需要低成本、高效率的網絡升級方案,這方面實際上正是中興通訊的優勢。”侯為貴透露,香港最大的電信運營商CSL采用中興的SDR產品后,電信吞吐量翻了50倍,成本降了30%多,建設費用節省了5200萬港幣,機房占地僅為原來的一半。
此前,征戰海外16載的中興一直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思路,從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地區入手,雖然取得快速的發展以及較高的市場占有率,但侯為貴卻并不滿意。他認為躋身世界一流廠商歐美市場就必須要攻堅,“主流運營商占據了全球電信市場規模的70%,因此主流運營商的突破成為中興向世界級企業沖刺的關鍵。發展中國家的意義更多在于擴大規模,但利潤很低。歐美市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美國的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在5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印度才幾美元。”
2004年中興的國際化戰略開始瞄準高端市場。2006年初,中興提出MTO(跨國運營商)戰略,在公司銷售體系內部特別設立了多達500人的MTO部,這標志著海外戰略進入高端市場突破期。一方面發展歐美的成熟市場,另一方面在新興市場與跨國運營商合作。
MTO戰略自2010年開始取得重大進展,這與2009年新上任的總裁史立榮密不可分。作為中興征戰海外市場的元老,中興第一張來自巴基斯坦的海外訂單就是史立榮拿下的,從1997年至2007年負責整體市場工作,再到2007年起負責全球銷售工作,要想讓中興的海外拓展戰略有效地執行,史立榮是最好的人選。
而事實證明,史立榮的到任的確打開了中興在歐洲市場的局面,從2009年開始,中興把主要資源集中到了全球TOP30的運營商的突破上,就是所謂的“大國大T(電信運營商)”,不再徘徊在新興市場以及高端市場的邊緣地帶,而是要集中力量和資源拿下有分量的訂單,史立榮堅信只有用一流客戶名單,而不僅僅是銷售額的增長,才能定位中興一流廠商的身份。
2009年5月,初到任的史立榮在給“三層管理干部的一封信”中提出“調狀態、定戰場、聚資源、打勝仗”的12字方針,并號召公司“上下真正起來有打仗的狀態”。在資源的分配上,中興年初對產品線進行了整合,以減少內部壁壘,提高產品演進路線的一致性。例如,將無線產品的6大產品線合并成為3個。同時,將產品經營部大量技術商務人員前移到營銷一線,加強一線大國大T的支持力量,史立榮說:“我們就是要在重點市場集中優勢兵力,多打勝仗,多打大勝仗。”
在2010年的財報中,中興通訊海外市場實現營業收入380.66億元人民幣,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54.18%,增長率達到了27.45%。其中歐美地區收入同比增長50%,占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提升至21%,首次成為中興通訊海外收入比重最大區域。
史立榮將2010年稱為“歐美市場的增長年。”這意味著中興聚焦高端市場,聚焦大國大T的戰略方向取得了初步成效。
進入2011年,中興歐洲繼續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和記電訊在奧地利的合作就是其中一例,李嘉誠麾下的和記電訊曾希望借助3G機會到歐洲掘金,但是令和記始料未及的是作為一個新進入的運營商打開市場局面并不容易。但是此時的和記已經購買了大量的3G設備,隨著LTE的到來,和記希望通過設備升級趕上3G向4G演進的機會,劉鵬稱:“和記之所以選擇中興,是因為我們可以把他原來的比較落后的3G網絡替換,采用Uni-RAN(多制式統一平臺)的技術,我們可以為和記奧地利打造一套3G/4G的融合移動網絡,這就能給他解決老問題,令他用比較小的代價再次擁有未來!
此役來看,中興在歐洲取得突破,已經不再是依靠低成本。由歐洲知名的通信行業期刊CONNECT組織,每年都會進行一次測試,范圍涵蓋奧地利、德國和瑞士3個德語區國家,測試內容包括下載速率、上傳速率及用戶使用體驗。在下載速率測試中,和記電訊的全網平均速率達到9Mbps位居第一。德語區集中了歐洲第一流的運營商,如沃達豐、法國電信、西班牙電信、瑞士電信、奧地利電信以及荷蘭皇家電訊等,本次測試不僅是運營商的競技場,也是愛立信、阿朗、華為、諾西、中興五大設備供應商的表演舞臺,和記奧地利在這次測試中的勝出,表明中興通訊在歐洲的交付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提到這一單合同,劉鵬特別強調了近幾年中興在歐洲屢獲大單與自身的創新技術有關,“Uni-RAN技術是通過統一平臺將2G、3G、4G設備進行整合,而憑借這一技術,2011年上半年中興新增LTE商用合同數已經趕超了2010年全年,并且規模進入歐洲市場!
在2011年,中興制定了3大戰略——LTE、智能終端和政企網轉型。這也可以認為是中興眼中的3個彎道,也是3個機會。
就像前文提到的CDMA與小靈通機會一樣,這一次3G向4G過渡時期,中興也是在國際巨頭們看不上的領域堅持彈性投入的原則,例如在TD-LTE以及手機方面,當中國自主3G標準TD-SCDMA難入歐美廠商法眼的時候,中興就已經投入了研發力量,隨著TD-SCDMA演進到4G的TD-LTE后,由于其技術特點很有可能會獲得一定的市場空間(由WCDMA演進而來的FDD-LTE標準上下行數據對稱,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用戶下載與網絡瀏覽占用的大多為下行數據,因此上行很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TD-LTE標準具有上下帶寬不對稱的特點)。
而在終端方面,就在遭遇產業冬天,巨頭們紛紛剝離手機制造業務,或分拆或出售的時候,中興成為堅持既做設備又做終端的唯一一家廠商,這令中興在智能手機喚醒手機市場春天后,快速躥升成為全球第4大手機廠商。
這兩個殺手锏很可能成為助力中興實現下一個彎道超越的法寶。
新技術的到來造就新巨頭,這在通信無線領域幾乎成了一條定律。在從2G到4G的路上,中興的角色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劉鵬細數:“在2G的時候,我們幾乎沒有技術,就是打工。人家的技術不教給你,我們自己學來做,做完了以后,還得交專利費。到3G的時候,中興通訊和國外的廠家相比,雖然稍許有一些落后,但基本已經在一條跑道上,在國內3G三種制式中我們的份額基本都處在第一、第二的位置,F在,從技術、產業上看,到了4G-LTE時代,中興甚至站在比國外廠商領先的位置上!
中興總裁史立榮相信在LTE時代是中興準備最為充分的,“首先, 中興已向ETSI聲明擁有LTE標準必須使用的基本專利數占比達到7%,表明中興已邁入4G標準‘第一陣營’。同時中興通訊在LTE領域的研發投入非常大,目前共有約4000余名研發人員在從事LTE的產品研發。其次,TDD領域中興通訊是技術領頭羊,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 ”史立榮補充道:“2011年1月,全球知名咨詢機構Frost &Sullivan發布TDD 市場研究研究報告,從TDD技術積累、產品融合性、產品進度、系統開放性4個維度對業界各廠家TD-LTE競爭力做出評估,中興通訊綜合競爭力業界排名第一。憑借優勢的綜合實力,中興TD-LTE產品目前已經規模突破日本、歐洲、印度等高端市場,TD-LTE市場份額排名位居行業前列。”
而中興在LTE方面的另一個殺手锏就是前文和記電訊案例中所提到的——Uni-RAN平臺,史立榮說:“未來的運營商都必須要考慮設備投資的有效性,以及減少維護成本和客戶的需求!彪S著歐債危機的蔓延,以及運營商整體收入下滑的現實,歐洲運營商必須要考慮成本,“因此中興通訊業界首推的Uni-RAN平臺,可以同時支持CDMA、GSM、UMTS到未來的TDD/FDD LTE等所有的技術,大大節省了運營商的投資,也為將來的維護帶來了方便;在維護與精細化覆蓋方面,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不光解決設備問題,也可以解決終端問題。這樣充分保證了在不同的情況下能夠滿足運營商的各種需求!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