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網浙江電力,5G實現電網故障秒級自愈;在威星智能,5G柔性產線讓交貨周期縮短20%;在浙大二院,無人機送血+5G急救車實現爭分奪秒搶救患者;在湖州安吉,由5G無人船、無人機護航的滸溪成為幸福河……
10月的浙江,桂花飄香,沁人心脾,但是比這更吸引人的是精彩的5G故事——10月10日至12日,記者跟隨工信部“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采訪團到浙江杭州、湖州多個5G案例進行了深入探訪。
5G服務千家萬戶 潤物無聲
5G帶來的巨大改變在哪里?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10月11日在浙大二院濱江院區,一場爭分奪秒的營救演練正在緊張進行。急救模擬某地因連日暴雨發生泥石流和建筑物倒塌,受傷群眾等待緊急醫療救援。救援隊利用隨身攜帶的衛星地面站和5G小型基站,在野戰醫院現場與后方醫院建立起5G通信網絡,現場傷員的情況實時傳輸到百里之外的浙大二院濱江院區。
“以前野外緊急醫療救援,經常發生手機失聯,前后方沒法及時溝通。現在有了衛星+5G移動通信,一個帳篷就集聚了全院的優質醫療急救資源,贏得了寶貴的急救時間。”急診醫學專家、浙大二院副院長張茂表示,5G技術的應用讓醫療急救更加高效、便捷,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優質的專家資源能夠隨時隨地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同時,5G技術還推動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大醫院的專家能夠遠程指導邊遠地區基層醫院的醫療工作,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
“請抓緊救生圈!”10月12日,在安吉縣滸溪上空,5G無人機正在喊話,這是安吉縣水利局正在進行的一場營救演練。“采用5G無人機、5G無人船、5G無人車巡檢后,河道巡檢效率分別提升了約70%、60%和50%,成本分別降低了約50%、40%和30%。”安吉縣水利局的萬重山說。
俗話說,“蘇湖熟,天下足”,如今在湖州南潯萬畝大田,浙江全省首個700MHz 5G智慧農業數字化應用讓這里的大米更加香甜。“利用5G無線模式替代傳統有線模式,能節省大量光纜布線成本,而采用700M頻段后,信號覆蓋所需基站也由25座減少到10座,大大降低了建網成本,節約成本近600萬元。”湖州移動副總經理胡曉晨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孫姬介紹,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積極穩妥推進5G網絡建設,截至2024年8月底,累計建成5G基站404.2萬個,已經從“縣縣通5G”延伸到“鄉鄉通5G”,為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和優化提升用戶體驗提供了普遍連接、普惠優質的網絡服務。上到海拔6500米的珠穆朗瑪峰,下到深度800米的地下礦井,南到永暑礁、永興島以及一些貧困山村,都建成并開通了5G網絡。
如今,我國5G移動電話用戶已達9.6億戶,5G網絡接入流量占比56.9%,不斷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流量需求。5G給千家萬戶帶來的福利不僅體現在發朋友圈、刷視頻、做直播的方便,也體現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樣的日常生活小事上。即便還有用戶沒有使用5G手機,或者對5G感受還不太明顯,但是他們極有可能已經吃上了由5G改善質量的大米,喝上了由5G監測水質的水,呼吸著由5G監測的清新空氣,甚至趕上身體不適的時候,還享受了由5G加持的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這些更顯得潤物無聲。
5G賦能千行百業 提質向新
當前,我國工業發展處在由大向強的重要關口期,信息通信技術成為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工業生產,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有效破解工業難題的重要選擇,其中5G由于具備大帶寬、低時延和廣連接特性,可以在千行百業中發揮“加速器”“放大器”“倍增器”作用,更好支撐和服務新型工業化,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澎湃動能。
“投了3000多萬元做5G工廠,三年就能收回成本,值!”浙江威星智能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吳正祥說。威星智能在內部引入5G技術,實現了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自動化生產流程,不僅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的一致性,而且高性能的5G柔性自動化生產線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交貨周期縮短20%,人均年產值提升5.5倍,綜合成本降低20%以上。
國網浙江電力應用5G無人機立體巡檢模式,大幅提升了電力線路精細化巡檢工作質量和效率。傳統需要4名巡檢人員花一周時間才能完成的巡視任務,現在僅需1個多小時就能完成,電網運維工作因此變得更加高效和精準。
面對各國嚴格的標準要求,杭州極電只有做好5G工廠,在質檢、溯源等方面做到高標準,才能成功助力新能源汽車出海戰略,提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目前極電5G智能工廠建設項目覆蓋智能制造、自動化監控與管理、倉儲等多個方面,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杭州極電CIO盛菲菲介紹。
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高新區的浙江三一裝備有限公司履帶起重機“未來工廠”,一個重型起重機底座正在5G技術的操控下在車間里有序掉頭,顯得科幻感十足。三一裝備首席信息官韓鵬介紹,依托物聯網、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建成多條數字化生產線,大大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生產管理的精益化。
目前,在行業應用賦能方面,5G行業應用已融入76個國民經濟大類,形成頭部先行、以大帶小的5G應用在行業、企業加速擴散的良好局面,在工業、礦業、電力、港口、醫療等行業已實現規模復制。全國“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超1.3萬個,工業設備連接數超9600萬。尤其是今年我國5G-A迎來商用,在工業生產控制核心環節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在城市物流、商務通勤、空中游覽、醫療運輸、應急救援等低空經濟領域,在快速崛起的車聯網、北斗導航等產業,5G-A拉動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正在持續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5G“浙里”綻放 值得學習借鑒
“萬人5G基站數全國第一!歷屆‘綻放杯’獲獎總數超150個!率先實現5G RedCap規模商用全覆蓋!”這僅僅是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董艷介紹“浙里”5G精彩故事背后諸多亮點的一個縮影。
這次調研雖然行程緊張,但有三點真切感受卻在記者腦海中越發清晰——
第一,5G真的很有用。
從浙江各種鮮活的案例來看,5G不僅在醫療救護、水質監控、農業種植等百姓民生領域作用巨大,在電網維護、電表管理、柔性生產等工業領域也擔當大任。5G不僅是信息“高速路”,也是賦能“新引擎”,更是數字化轉型“助推器”。真可謂降本增效,大音希聲;向新求質,大象無形。
第二,浙江5G經驗值得推廣。
浙江被稱為“七山二水一分田”,這反而培養出浙江人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民風。
腰彎下去,心升上來,從浙江的5G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5G賦能千行百業的過程中,浙江通信業聯合行業伙伴,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這不僅反映了浙江人的群體精神,也是全體信息通信人敢于改革、善于拼搏、不畏艱險的品質體現。如今,浙江在5G網絡建設、技術產業推廣和融合應用創新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其經驗值得在全行業乃至全國推廣。
第三,5G未來更加可期。
如今5G網絡覆蓋還在不斷完善,5G RedCap還在持續優化升級,5G演進技術5G-A正和AI發生激情碰撞,這些都有利于AI等新技術在垂直行業獲得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在加速數實融合、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5G將進一步發揮“催化劑”“倍增器”作用,有效提高全要素生產力,引領新舊動能轉換加速,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5G未來必將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