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技界的萬神殿中,少有組合能像奧特曼(Sam Altman)與喬納森(Jony Ive)這樣,激起如此巨大的想象漣漪。
前者是AI革命的旗手,推動了ChatGPT誕生;后者則締造了蘋果美學,將冰冷的科技雕琢成無數人渴望的藝術品。
當兩人宣布聯手,外界期待的不只是新產品,更像是一個新計算時代的序章。
而這,也正是他們的宏偉藍圖:打造一款終極個人AI助理。
這款無屏、巴掌大小的設備,通過攝像頭與麥克風感知物理世界,傾聽你的每一個請求,并以智慧與優雅作出回應。
然而,這支夢之隊正遭遇一場意想不到的「技術風暴」。
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該設備計劃于明年發布。
但在這一宏偉藍圖背后,一系列棘手的難題正浮出水面,讓這個神秘項目的未來充滿了變數。
沒有屏幕的未來AI
首先,我們來想象一下這個設備:
它不是手機配件,也不是另一款智能音箱,而是獨立的、始終在線的伙伴。
它可以放在書桌上,也可以被隨身攜帶。
它沒有屏幕,只有攝像頭作為它的「眼睛」,麥克風作為它的「耳朵」。
它全天候地、默默地收集著你周圍的數據流(聲音、影像、對話),并以此構建一個專屬于你的、不斷成長的「虛擬記憶」。
這個概念,可謂是過去十年所有智能助理夢想的終極形態。
此前有媒體稱,OpenAI可能正探索「智能鋼筆」之類的AI設備。
亞馬遜的Alexa和谷歌的Home,最終大多淪為廚房定時器和音樂播放器。
而奧特曼與喬納森瞄準的,是一個真正強大、有用且懂你的「電腦朋友」(a computer friend)。
硬件的設計,無疑是喬納森的舒適區。
他那曾為iMac、iPod和iPhone注入靈魂的團隊,正傾力打造這件作品的迷人外殼。
今年五月,OpenAI更是直接將喬納森的初創公司io和團隊收入麾下。
之后,OpenAI并持續從蘋果和Meta的VR/AR部門招兵買馬。甚至,已經開始與立訊精密合作,為量產做準備。
但問題在于,絕美的軀殼,如果缺少了強力的心臟和聰慧的靈魂,終究只能淪為「花瓶」。
而這恰恰是項目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基礎設施和軟件。
難以逾越的三道坎
第一道:算力與時延。多模態、始終在線,云端壓力立刻飆升。百萬級銷量意味著供給與成本的雙重考題。
算力是導致延遲的一個主要因素,這就是物理現實。
亞馬遜能支撐數億臺Alexa設備,是因為它擁有全球最龐大的云計算帝國AWS。谷歌亦然。
但OpenAI雖讓全球科技巨頭都感到焦慮,但算力資源「捉襟見肘」。
對此,有知情人士表示:「OpenAI連為ChatGPT獲取足夠算力都已費盡心力,更不用說是一款AI設備了。他們需要先解決這個問題。」
一個「始終在線」、實時處理音頻和視覺信號的消費級設備,其背后所需的算力是天文數字。
如果這個設備成功售出數百萬臺,那么OpenAI將形成算力黑洞,足以吞噬現有的所有算力。
算力是擺在奧特曼面前的第一道、也是最現實的一道坎。
第二道坎:人格與邊界。別諂媚、別嘮叨、別越界。為機器注入剛剛好的「靈魂」。
如果說算力是物理層面的難題,那么設備的「個性」設計則是藝術上的難題。
或許,這是整個項目中最迷人,也最令人頭痛的部分。
OpenAI和喬納森團隊試圖定義的,是這個AI伙伴的聲音、語調及其行為方式。這遠比設計一個App界面要復雜得多。
這個概念是,你應該有一個電腦朋友,而不是那種奇怪的AI女友。
它應該是「Siri,但更出色」,一個既平易近人又不造成打擾的存在。但這其中的平衡拿捏,難于登天。
對此,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模型的個性很難平衡。它不能太諂媚,也不能太直接;既要樂于助人,又不能在反饋循環中喋喋不休。」
如何讓它在需要時才介入?如何告訴它何時該結束對話?這些,至今仍是ChatGPT都未能完美解決的問題。
AI過于熱情,會讓人毛骨悚然,而過于冷漠則毫無用處。他們正在尋找的,是一種微妙的、恰到好處的「存在感」。
而這個市場的兇險,已有前車之鑒。
初創公司Humane打造的AI Pin項目,雖有奧特曼的個人投資加持,最終卻宣告失敗。
另一款名為Friend的AI伴侶吊墜,因其「令人毛骨悚然」和「尖酸刻薄」的個性而備受批評。
顯然,為機器注入討人喜歡的靈魂,是這個賽道上最難攻克的堡壘。
第三道坎:「隱私」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一個「始終在線」、全天候收集你周圍視覺和音頻數據的設備,無疑會引發巨大的隱私恐慌。
雖然在現階段,技術難題的優先級更高,但這個根本性的社會和倫理問題,像一把懸在項目頭頂的利劍,隨時可能落下。
一場證明身價的豪賭
如今,OpenAI估值已飆升至50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私營科技公司之一。
進軍硬件,是他們證明估價合理性、擺脫對軟件服務單一依賴的關鍵一步。他們渴望的,是擁有下一個計算平臺的入口,而不是僅僅成為平臺上的一個應用。
目前,該設備仍處高度保密階段。
但透過這些泄露出的掙扎與挑戰,我們得以窺見創造未來的真實代價。
這不僅僅是代碼、芯片和工業設計,更是對人性、交互和界限的反復探索與艱難權衡。
最終,這對夢之隊能否將噩夢般的難題,鍛造成一個劃時代的夢想之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