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好當家(2.740, -0.04, -1.44%)披露控股股東減持計劃,稱控股股東好當家集團擬減持不超過2.7%的股份,上次減持在2023年初。
從好當家自身來看,公司已經面臨嚴重的債務壓力。截至今年三季度,好當家的賬面現金減少至3.39億元,但是短期有息負債達到19.78億元,現金遠不足以覆蓋短債。
近幾年隨著海參價格下行,好當家毛利率也在持續下行,同時由于費用支出剛性,導致費用率飆升,極大蠶食了利潤,今年三季度已經開始扣非虧損,
在巨量債務和孱弱的盈利能力之下,好當家如何走出困境。
好當家控股股東擬最高減持2.7%的股份
11月12日,好當家披露了控股股東減持計劃,稱公司控股股東好當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好當家集團”)持有573,470,990 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9.25%,擬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7%的股份。
事實上,好當家集團持股的60.29%已經處在質押狀態。根據Wind數據,從2017年起好當家集團就開始頻繁質押公司股權。從2017年至今,好當家股價跌去近40%,股價下跌給質押帶來了很大壓力,今年3月21日好當家集團質押的2500萬股,預警線為2.6元,平倉線為2.27元,而目前公司股價為2.63元。
好當家集團成立于1978年,以海參為主營業務,擁有直屬企業50多家,業務涵蓋水產養殖、食品加工、醫藥保健、遠洋捕撈、熱電造紙、濱海旅游等產業。根據公開信息,好當家集團為上市公司提供了大量擔保。控股股東的財務壓力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好當家面臨的財務壓力。
今年三季度,好當家的賬面現金減少至3.39億元,但是短期有息負債達到19.78億元,現金遠不足以覆蓋短債。值得一提的是,好當家有息負債基本以短期借款為主,占比達到84%。
今年前三季,隨著營收下滑,好當家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也急速減少至9469.54萬元,同比減少62%,賬面貨幣資金也在減少,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償債壓力。
近三年,好當家財務費用分別為1.02億元、1.27億元、1.18億元,分別是當年歸母凈利潤的1.7倍、2.59倍、2.74倍,財務費用嚴重蠶食了利潤。
好當家主營業務之一為海參養殖,海參養殖周期長的特性決定了公司資金周轉率較低,從種苗、餌料、人工到設施維護等階段,均需要持續投入。另一方面好當家固定資產一直維持高位,截至今年三季末,固定資產金額達到33.19億元,占到總資產的51%。而公司仍未停止擴張,截至今年上半年,賬面仍存在一項在建工程——參源育苗廠房,總預算為4億元。
從2020年到今年三季末,好當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入25.3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凈流出22.9億元。投資活動現金凈流出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持平,投資強度較大。而期間融資活動凈流出3.79億元,一直處在借新還舊的狀態。
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下,好當家現金分紅微乎其微,2024年分紅僅為1303.21萬元,股息率僅為0.39%。2004年上市以來,好當家現金分紅總額為4.21億,而股權融資總金額達到15.29億元,分紅金額遠低于融資額。
利潤主要來自政府補助 好當家如何扭轉困局
今年前三季度,好當家實現營業收入9.36億元,同比下滑3.73%;實現歸母凈利潤2703.19萬元,同比下滑8.45%。
好當家以海參為核心,業務布局涵蓋 “育苗-養殖-捕撈-加工-銷售” 等環節,從收入結構來看,2024年海參相關的鮮海參、海參產品、捕撈產品業務收入占比達到59%,是主要利潤來源,冷凍調理食品雖然貢獻了接近40%的收入,不過毛利率僅為6%。
近幾年,海參行業產量逐年提高導致供大于求,同時消費端疲軟,造成價格下行。2024年好當家經歷了“量價齊跌“,當年鮮海參年平均對外銷售價格125.16 元/公斤,同比降低 4.50%。而海參加工制品和鮮海參銷量分別減少5.3%和22.61%。今年半年報披露,鮮海參年平均對外銷售價格為93.56 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降低 21.28%。
值得注意的是,一畝田網站數據顯示,9月下旬以來,海參產地貨源價格仍在持續走低,這意味著好當家四季度的經營仍可能面臨壓力。
海參價格持續下行極大拉低了好當家的盈利能力,2024年公司毛利率低至15.57%,相比2022年下降5.85個百分點。銷售凈利率則從4.88%下降至3.23%,不過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金額較大,2024年達到3053.16萬元,主要來源是政府補助,扣非凈利潤僅1289.6萬元,扣非凈利率低至0.91%。
今年第三季度,好當家營業收入增長18.81%,不過歸母凈利潤下滑5.33%,扣非后更是虧損428.83萬元,已經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從目前來看,由于收入下滑的同時,好當家費用支出保持剛性,這就使得費用率節節攀升。今年前三季度好當家的財務費用率達到了11.34%,管理費用率達到6.84%,銷售費用率達到2.96%,合計達到21.14%,已經與毛利率持平。
好當家已經陷入海參價格下滑-費用率攀升-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另一方面,隨著賬面現金的減少,公司的償債壓力也越來越大,在控股股東自身大比例質押和減持的大背景下,好當家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