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在開源基礎設施完善、項目社區培育、行業推廣應用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開源生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我國持續加強頂層設計,促進開源生態繁榮。《“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建設2~3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高水平建成20家中國軟件名園。同時,規劃部署了開源生態培育、軟件產業高水平集聚等8個專項行動。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廣開源技術,建設開源社區,構建開源生態體系。
目前,我國開源生態建設日益完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位居全球開源貢獻量第三。2024年,我國開源貢獻量達5033.61萬次,同比增長24.44%,兩年平均增長率為2.82%。我國活躍開源開發者數量全球領先,達220余萬人。同時,我國在全球Top30國家和地區開源貢獻總量中所占比例整體保持穩定。其中,開源鴻蒙生態加速演進,截至2025年9月底,搭載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的產品種類超1300款,核心代碼貢獻者超9200名,上架應用與元服務數量超3萬個,生態伙伴超490家。
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從基礎軟件到工業應用、從數字經濟到社會治理,開源技術以其開放、共享、協作的核心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賦能千行百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